我的遍路巡禮紀錄

2014/8/20-2014/9/10  四國遍路(第一番至第三十五番)

2015/2/24-2015/3/24  四國遍路(第三十六番至第八十八番)

2015/9/11-2015/9/22  小豆島遍路

2016/2/16-2016/2/21  洛陽三十三觀音靈場+三弘法

2016/8/24-2016/9/12  四國遍路(第一番至第三十五番)

2017/6/17-2017/6/25  四國遍路(第八十八番至第六十六番)

2018/9/18-2018/10/24  四國遍路(第三十六番至第八十八番)

P1080501  

從第二番至第三番金泉寺,是一段鄉間小路,約2.6公里。

文章標籤

hen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1080456.JPG

從靈山寺至第二番極樂寺,是沿著12號公路走,大約1.4公里。路雖平坦好走,但陽光灸熱,還是有些疲累。

文章標籤

hen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1080442.JPG

上午搭乘8:25公車至第一番靈山寺,因不太確定公車站位置,所以提前到車站,結果滿順利地很快就找到,感覺這次旅行都挺順的,希望好運可以一直延續下去。

hen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在遍路之旅中,我經常想著:日本佛教為何會發展出這樣的修行方式?這與中國佛教的行腳是否相關?中國的行腳是為了尋師求法,在每一所佛寺停留的時間雖不定,但也都需要一段時間與師對談、問答。日本的遍路或熊野詣,在每一所佛寺或神社都只有短暫停留,參拜後隨即上路。與中國相較起來,日本的行腳更著重過程。而遍路或熊野詣的路線,都是選擇在瞬息萬變、足以致命的山林或海濱,日本學者認為這與原始的山岳信仰和海洋信仰相關。

  遠古時期,攝于自然不可抗拒的威力,日本人將日、月、山、川、草、木乃至蛇、熊、狼、豬、狗、貓都奉為神明,形形色色的自然崇拜根植於神道這一日本民族宗教中,也影響了外來宗教──佛教的修行。其中影響最大的是「山岳信仰」,日本人將高山視為聖域,成為頂禮膜拜的對象。像以噴湧溫泉的岩石為御神體的出羽湯殿山,以山麓祭祀為主的馬場山神社遺跡,都是山即神靈的同構狀態。另外,日本人認為人死後,靈魂會回歸山林,所以有「山上他界」思想。平安時代後,出現了融合佛教、神道與山岳信仰的修驗道,修行者會為了開悟,離開人群,進入「山上他界」的深山修行,吸取山的靈力。日本人民也因山岳信仰,培養出登山的習慣。

文章標籤

hen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遍路旅途中,可見到許多空海大師降伏妖魔、救濟百姓的傳說,因此走遍路前,可先瞭解空海大師的生平事蹟。

  空海大師(774~835),俗姓佐伯,幼名真魚,密宗灌頂法名遍照金剛,諡號弘法大師。生於讚岐國多度郡,是當地的豪族。小時候天資聰穎,父母寄予厚望,因此十五歲時送至都城的大學就讀,學習漢文典籍。在空海的自傳小說《三教指帰》中提到:求學期間,某日遇見一位沙門為他傳授「虛空藏求聞持法」,這是當時山岳行者修行的法門,修行圓滿後,對於經典文句將能過目不忘、完全理解。這對於求知欲旺盛的真魚而言,極具吸引力,因此他離開都城,到四國的山岳中專修「虛空藏求聞持法」。

文章標籤

hen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「遍路」最初稱為「辺路」,是指行者為了開發自身,日日沿著海岸線修行之路。「辺路」一詞含有「邊地」和「陸地邊緣」的意思。順沿著海岸線參拜佛寺,就稱為「辺地修行」。這樣的修行方式流傳於四國與熊野,結合了日本古老的海洋信仰。行者修行時,一邊依序參拜著,一邊想著海外的彼岸和淨土,也有許多是打算在辺路中迎向臨終的人,因此遍路者都是穿著死者的裝束。

  「辺路」原是只有行者知道的秘密之路,也禁止女人通行。到了十一世紀,「大師信仰」盛行,「辺地修行」從沿著海岸依序參拜佛寺的,演變為仰慕空海大師之德行,希望與大師結緣,祈求現世利益與消災解厄的「遍路」。「遍路」是從第一番開始,環繞四國一周,在第八十八番結願的「循環式」巡禮道,與熊野古道的「往還式」巡禮不同,是世界罕見的朝聖方式。 隨著四國遍路的盛行,許多地方也建立了像這樣參拜八十八所佛寺的循環式巡禮,其中最有名的,應該就屬「日本三大新四国霊場」,即位於小豆島的「小豆島八十八箇所」、位於愛知縣的「知多四国八十八箇所」、位於福岡的「篠栗四国八十八箇所」。這三座八十八箇所都比四國遍路的里程數少很多,約四、五日(篠栗)或七、八日(小豆島、知多)左右就可完成。

文章標籤

hen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AG5289  

終於到了出發的時刻──8月20日。

hen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遍路第十天,參拜第二十三番藥王寺後,我們開始前往第二十四番的漫漫旅程...

wei:法師,您覺得走遍路真的可以消業障嗎?

Jia:嗯嗯,誠心的話,是可以磨練心、洗滌心。

wei:那我覺得我有消業障耶^_^

Jia:你消什麼業障?

文章標籤

hen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遍路第八天,在前往第二十番鶴林寺的路上,我們聊起了爬燒山寺那段艱辛的路...

wei:我爬燒山寺時,原本持念觀音聖號,但是後來愈來愈走不下去,就改念「南無大師遍照金剛」,覺得很有用耶~

Jia:我是一邊走路一邊參禪。

wei:參禪?怎麼參?

Jia:因為實在走不動,背包又很重,所以每走一步就問自己:『拖死屍的是誰?背十公斤行李的是誰?』

文章標籤

hen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遍路必備用品有經書、納札、線香、白燭、納經帳、地圖等,以下簡單說明:

1.納經帳
「納經」是日本佛教特有的。因寫經有殊勝功德,為了追念亡者,日本人會寫經供養,再藏納於佛寺。所納之經,一般多為法華經、阿彌陀經、彌勒經、般若心經等。最著名的是書寫六十六部法華經,藏納於日本六十六處道場的方式。

文章標籤

hen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