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、大家坐著

《永恆的朝聖者-空與神的會晤》這本書是天主教神父多瑪斯‧喬治‧伴渡八十歲時的著作。他曾在二次大戰後赴日本創校,從事教學、牧民、靈修輔導工作長達29年之久。旅日期間學習禪修、分四次完成遍路朝聖。書中前半部份敘述著他在日本學禪和遍路的經歷,在此摘錄作者的遍路經歷,與大家分享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千山跋涉步艱難,
獨峰群寺朝聖行,
眾人相伴我不孤。

  四國是日本列島中最小的島,其太平洋沿岸地區有個叫「五色之濱」的地方,有次我們一夥人去那兒郊遊野餐,之後匆忙地要趕回高知市,途中經過一間位於森林山丘的佛寺,頓時我又感覺到那股熟悉的引動,我一直深受佛寺和神道聖壇的吸引,並認為那是造物主魅力的再一次顯靈。於是我對同行的人說:「真可惜,我們這麼倉促,我真想參拜這座寺院,不過也沒關係!」隨之繼續前行。突然有位女士對我說:「去吧,神父,你可能再也不會回到這裡來。」

  這正是我當時所需要的鼓勵!於是我往回走了幾步,就開始爬上通往寺院的階梯,途中我停下來觀看左邊的一泉小瀑布,它顯然是被用來做為苦行者修行之用──有人幾近全裸地站在冰冷的瀑布下任水沖刷,一面高聲口誦經文。就在這驚心動魄的一幕觸動吸引下,我一路衝上佛寺。

  當我衝過階梯頂端,差點撞上一尊略比人大的雕像,它就坐落在這座極為莊嚴的佛寺前。這尊塑像一手拿著粗繩、一手握劍站立著,周身火焰環繞,面目表情嚴苛兇悍;我立即認出他是不動明王!從前我曾多次見過不動明王像,總覺得它就是自己在修行道上所欠缺的;即使如今行文至此,一尊五英寸高的不動明王就坐在我的書案前呢!

 不動明王乃是堅定不移、勇猛精進之氣魄的化身,這尊菩薩也象徵著普渡眾生的決心,其臉上表情和嚴苛兇悍的眼神都散發著這樣的決心、毅力,而環繞全身的宇宙烈燄則照亮、淨化內在的黑暗與邪慾;他的利劍旨在斬斷無明幻影,悍衛真理的純淨;粗繩則意在捆住心靈的邪惡,解救危難、悲苦。在密宗佛教(天台、真言宗),不動明王象徵宇宙菩薩、大日如來,日本到處可見其塑像,當我第一次接觸到不動明王時,並不了解這些寓意,但對我來說,他立即成為堅定不移、勇猛精進修行的象徵。

  現在我所站立的寺院是一個公認的朝聖地,早已聽說「遍路朝聖行」是繞行四國島的八十八所寺院串連而成。雖然我深受這個朝聖行所吸引,但從沒想到我能夠真的付諸實行;然而就在青龍寺──八十八座寺院中的第三十六座寺院,不動明王的塑像卻給了我極為強大的衝擊,並在當下將那股吸引力化為一個回應原初渴望的解答──何不來一趟「遍路朝聖行」?

  「遍路」是這條朝聖之旅的名稱,顧名思義是指「普遍之路」或「四處通行之路」。不論在日本或世界其他地方,「朝聖」都是一趟引領人歸根的旅途,也是一種伴隨著艱苦、奉獻和割捨的心靈修持。但我卻完全不了解其中涵義,也沒有這麼明確的目標,只是順從心底內在的召喚罷了。我已經不記得朝聖的隊伍是怎樣湊成的,但在一九七一年的夏天,我們一行五人從四國東北部鳴門的第一座寺院──靈山寺,展開了這趟「遍路朝聖行」。五人中有三男二女,只有一位年輕的法籍耶穌會士和我是外國人。這一路上我們都盡可能步行,只有當兩座寺院相距太遠時才乘坐巴士或火車。

  我們幾乎都在寺院裡食宿,以節省開支。對我來說,只要墊被不是太薄,睡在地板上不是問題,倒是沒椅子可坐較難以適應,不過就和辛苦、炎熱地步行,以及背著背袋、忍受蚊蟲侵襲、又渴又累一樣,這些都只是苦行修練的一部分罷了。

  每抵達一個寺院,依照慣例是要先在正殿前誦讀經文,以及此次朝聖修行早已發下的心願,完成之後就到寺院的事務所,請他們在自己的「納行書」(表示已完成經文誦讀的紀錄手冊)上蓋章;至今我仍保存著那本完成八十八所寺院巡禮的納行書。由於我們五人都是天主教徒,所以並沒有誦念任何佛經,但是我念了彌撒聖祭禮的第三式經文,並祈願世界和平。

  我永遠忘不了從第十一座寺院到第十二座寺院的那段路程,我們幾乎一整天都在陡峭的山道間上上下下,並走過一段荒蕪不見人煙的唯一泥土路。沈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真是一大樂事!不僅如此,數百年來千千萬萬個走過這段路的前人也都陪伴著我們呢!途中我們經常會遇見保護旅人的地藏王菩薩,沿路樹上也掛了一些寫著鼓勵和祝福話語的金屬片,像是「南無弘法大師與你同在」(傳說中,南無弘法大師是朝聖的創始著)或「繼續加油」。終於,我們抵達了第十二站──燒山寺,它是我所見過最美麗、空靈的寺院之一,整座寺院用石頭建成,聳立在高山上,四周古木環繞,除了不遠處有個小村落外,與世隔絕,真可說是自然靈修者的綠洲。

  另一段令人難忘的路程,是我們花費整整兩個小時穿越的一大片濃密竹林,其雅緻、恬靜與充沛的能量真是美不勝收,正所謂「山高不阻白雲飛,竹密不礙溪水流!」如此神妙的時刻,再加上一些佛寺的心靈能量,以及旅途的困難艱苦和疲累,使得遍路朝聖行成為一次蛻變的體驗。

在「五色之濱」野餐那回,那位鼓勵我回頭參訪寺院的女士所言,很幸運地並未成真。事實上,我後來又回去造訪那座第三十六號寺院,而且我去的時候正逢節日慶典,有位負責人為我解釋寺中的一尊小地藏王菩薩像,是特別為了禮敬弘法大師本尊而立的,因為弘法大師在一次暴風雨中,將這尊地藏王菩薩像丟進海中平息了風浪。

  第一年夏天我們造訪了二十四座寺院,後來我又用了第二年的夏天和接下來兩年的春季,完成「遍路朝聖行」全程,前後一共花了四十天,有時自己單槍匹馬,有時則與人結伴同行。最澄大師曾談及人的「道心」;透過「遍路朝聖行」和禪修,雖然外表看不出來,但我逐漸在成為一個「道心」人,不但心態改變了,也上了「道」。我的自我認同有種永不回頭的轉變,對一個像我這麼內向的人來說,開始從事「遍路朝聖行」這樣的冒險,實在是一大挑戰,不過它後來也被證明是我渡行的重要一環。

文摘自:多瑪斯‧喬治‧伴渡(Thomas G. Hand, S.J.)著,李純娟譯,《永恆的朝聖者:空與神的會晤》,台北市:張老師,2005年。

永恆的朝聖者-空與神的會晤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n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